在水处理、食品加工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超滤膜凭借其高效的分离性能,成为实现固液分离、物质提纯的关键设备。然而,实际应用中常因生产调整、设备检修或季节性停机等原因,导致超滤膜长期处于闲置状态。下面说说超滤膜太久不用,性能会下降吗?
一、不少使用者发现,闲置后的超滤膜重新启用时,往往出现产水量下降、过滤精度降低等问题 ——超滤膜长期不用,其性能确实会显著下降。这种性能衰减并非偶然,而是由膜材料特性、闲置环境及储存方式的结果。
二、性能下降的原因
1.膜孔堵塞与污染加剧,是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。超滤膜依靠精密膜孔(孔径通常 0.01-0.1μm)实现分离,长期闲置时,膜表面及膜孔内残留的污染物会发生变化。若停机前未彻底清洗,原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颗粒会附着在膜表面,随着水分蒸发,这些杂质会干燥、固化形成 “污垢层”,比如处理含黏土、藻类的地表水时,残留微生物尸体与黏土颗粒混合,会黏附在膜孔入口,缩小流通面积。
2.膜材料老化与结构破坏,也会造成性能衰减。超滤膜常用材料如聚醚砜、聚丙烯腈等虽有一定稳定性,但长期暴露在不当环境中会受损。若闲置时膜未浸泡在保护液,或处于有氧气、紫外线、高温的环境,膜材料会发生氧化反应,例如聚醚砜膜在超过 40℃且接触空气的条件下,分子链断裂,导致膜孔变大、孔径分布不均,降低过滤精度,原本能截留的细菌、大分子有机物可能 “穿透” 膜层。
3.微生物滋生与生物污染,同样影响超滤膜性能。水为微生物提供了滋生条件,超滤膜闲置时,若膜表面残留水分或储存环境湿度高,细菌、真菌等会大量繁殖形成 “生物膜污染”。微生物附着在膜表面,代谢产生的多糖、蛋白质等黏性分泌物会包裹膜孔,微生物自身也会堵塞膜孔。生物膜一旦形成,不仅常规清洗难以去除,后续使用中还会持续繁殖,导致过滤性能长期衰减。
4.保护措施缺失,会加速性能下降。多数超滤膜厂商要求闲置时将膜浸泡在专用保护液(如 0.5%-1% 亚硫酸氢钠溶液、甘油溶液)中,以隔绝空气、抑制微生物生长并保持膜湿润。若未采取保护措施,膜会因水分蒸发干燥,膜孔收缩变形;若保护液浓度不足或未定期更换,保护液会失效,无法抑制微生物繁殖,甚至变质成为新污染源,加剧膜污染。
综上,超滤膜长期闲置后,性能必然会下降,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使用时需重视闲置期间的维护,以减少性能损耗。
本文由蓝膜超滤膜网(http://www.ufmo-ch.com/)原创首发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