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处理领域,超滤膜技术广泛用于市政污水回用、工业废水处理、饮用水净化等场景。帘式超滤膜与浸没式超滤膜同属浸没运行的超滤技术,但在结构设计、运行机制、性能及适用场景上差异显著,需按实际需求选择。下面讲讲帘式超滤膜和浸没式超滤膜的区别。
一、设计结构用途的差异
1.帘式超滤膜
膜组件呈帘状,由多张平板膜片或中空纤维膜丝通过上下集水管连接,形成垂直悬挂结构,膜片或膜丝间有固定间距,搭配支撑框架,可垂直浸没在膜池内。采用外压式过滤为主,原水从组件外部进入,净化水通过内部流道汇集到集水管排出。组件底部设曝气装置,用于冲刷膜表面污染物。安装时需固定在膜池支架上,组件间预留间距保证水流均匀,单组面积小,多组并联满足处理规模。
2.浸没式超滤膜(非帘式,多为柱式 / 管式)
膜组件多为柱状或管式,将中空纤维膜丝或管式膜芯封装在圆柱形壳体内,壳体有进水孔与产水孔,可垂直或水平浸没在膜池内。以中压式过滤为主,原水从组件一端进水口进入壳体,流经膜丝或膜芯表面,净化水通过膜孔进入内部,从产水端排出,部分组件有导流结构优化水流。通过法兰或卡扣固定在膜池顶部安装板上,组件独立性强,单组处理面积大,可灵活增减数量。
二、性能与适用的场景
1.帘式超滤膜
优势在于抗污染能力强,组件结构简单、维护方便、膜更换成本低,负压运行对膜丝损伤小、寿命长。劣势是曝气能耗高,组件间距要求严、膜池利用率低。适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及回用、工业废水预处理、地表水净化。
2.浸没式超滤膜(柱式 / 管式)
优势是能耗低,组件封闭性好、减少机械损伤,单组处理面积大、膜池布局紧凑、空间利用率高。劣势是抗污染能力弱、需严格预处理进水,维护复杂、膜芯更换成本高,单组故障可能影响系统出力。适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、纯水制备预处理、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。
所以,帘式超滤膜与浸没式超滤膜的差异,本质是抗污染性能与能耗、维护便捷性与空间利用率的权衡。选择时优先评估原水悬浮物浓度,匹配合理预处理工艺与运行参数,才能保障水处理系统高效、经济运行。
本文由蓝膜超滤膜网(http://www.ufmo-ch.com/)原创首发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!